黏膜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黑色素瘤,其中55%发生于头颈部,约占黑色素瘤总数的1%~8%。该病预后差,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应采取综合治疗,全身治疗与晚期皮肤黑色素瘤相同,推荐参加临床试验。
黏膜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挑战是缺乏完善的分期和治疗标准,症状通常无明显征兆致使确诊就是晚期。
免疫治疗近几年彻底改变了黑色素瘤的治疗模式,尤其是以PD-1抗体和CTLA-4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最先取得成功的就是黑色素瘤。而在罕见的黏膜黑色素瘤中,PD-1抑制剂Nivolumab和CTLA-4抑制剂Ipilimumab的单药或联合应用还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近期,一项纳入Nivolumab、Ipilimumab单药或联合治疗晚期黏膜黑色素瘤的汇集分析(发表在JCO)发现,两者联合比单药的有效性强。
研究内容
该汇集分析纳入6项临床试验,根据治疗药物分类,该研究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
◆Nivolumab治疗组889例(黏膜黑色素瘤86例,皮肤黑色素瘤665例);
◆Ipilimumab治疗组357例(黏膜黑色素瘤36例,皮肤黑色素瘤269例);
◆联合治疗组407例(黏膜黑色素瘤35例,皮肤黑色素瘤326例)。
提取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数据分析,在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方面,联合治疗组优于单药Nivolumab和Ipilimumab,分别为5.9 vs 3.0 vs 2.7个月。客观缓解率(ORR)情况类似,联合用药组更高,三者分别为37.1% vs 23.3% vs 8.3%。
对比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同样Nivolumab单药治疗的疗效也不同,皮肤和黏膜中位PFS分别为6.2 vs 3.0个月,ORR分别为40.9% vs 23.3%。联合治疗也有相似的结果,皮肤和黏膜PFS分别为11.7 vs 5.9个月,ORR分别为60.4% vs 37.1%。
安全性方面,Nivolumab单药治疗下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 vs 8.1%,联合治疗下则升至54.9% vs 40.0%。
与皮肤黑色素瘤相比,黏膜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中断治疗的发生率更低,其中Nivolumab单药分别为2.3% vs 3.9%,联合用药分别为17% vs 31%。
结语
该研究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免疫治疗黏膜黑色瘤分析。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似乎比任意单药的有效性都更好,尽管黏膜病变的有效性弱于皮肤病变,但安全性基本一致。
主要研究者,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Sandra P.D’Angelo博士表示,不论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或肿瘤PD-L1表达或先前的治疗情况如何,黏膜黑色素瘤患者都可能从以PD-1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中获益。
虽然仍需等待OS数据,但我们的分析提示Nivolumab单药或联合Ipilimumab都可成为黏膜黑色素瘤的新选择。
来源:医脉通
信源:Kristie L.Kahl.Nivolumab-based therapy effectively treats mucosal melanoma.December 22,2016.Heal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