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生物学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生物学行业动态

Meta分析:BVS晚期安全性值得关注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1/20 13:35:22  

近日公布于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的最新meta分析显示,随访2年时 Absorb GT1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BVS)的支架血栓风险高于依维莫司涂层支架(EES)。两治疗组的靶病变失败率(TLF,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复合事件)相似。[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7 Jan 9]


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Toshiaki Toyota表示,在考虑植入BVS时,医生应该恰当的告知患者BVS被完全吸收时的支架血栓风险。该meta分析纳入了ABSORB II研究,但没有入选近期公布的ABSORB II 3年预后分析(提示Absorb GT1 BVS与支架血栓增加相关,与Xience EES金属支架相比并没有改善血管舒缩反应性)。


Toyota认为,鉴于植入BVS 2年内和2年后的支架重吸收程度不同(尤其是在无内膜覆盖的病变部分),应分别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我们需要更长期的随访数据来对比BVS和EES的安全有效性,例如5年或更长时间。


以往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BVS与相似的TLF风险相关,但1年时的支架血栓风险较高。


本分析对比了2567例BVS患者和19806例EES患者的2年随访数据,这些受试者来自3项随机试验、4项比较性观察研究和17项单组研究。该meta分析没有限制EES的品牌。


在7项比较性研究中,1年至2年间的BVS极晚期支架血栓(VLST)风险有高于EES的趋势(OR 2.03, 95% CI 0.62–6.71);而在整个2年随访过程中,BVS组的支架血栓风险明显升高(OR 2.08, 95% CI 1.02–4.26)。


整体来看24项研究时,1~2年时(0.24% vs 0.003%)和2年随访中(1.41% vs 0.56%)BVS的支架血栓与极晚期支架血栓合并发生率明显高于EES组。研究者认为,支架异位可能是发生BVS极晚期支架血栓的重要机制。因此,在应用Absorb GT1 BVS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装置尺寸和先进的植入技术(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指导植入)是非常重要的。


1~2年时(1.88% vs 1.78%)及2年随访中(7.90% vs 7.49%)BVS组与EES组的TLF发生率相似。1~2年时(OR 1.40, 95% CI 0.65–3.01)和2年随访中(OR 1.08, 95% CI 0.76–1.54)7项比较性研究的TLF风险也相似。


Toyota观察到,在现代的PCI研究中,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都是低频率事件;而且EES单组研究受试者的病变较BVS单组研究受试者更加复杂,导致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较高,抵消了支架血栓发生率较低的获益。


研究者表示,该分析所入选的随机试验数量较少,且发生BVS极晚期支架血栓患者的数量较少,这使得作者们无法准确计算BVS极晚期支架血栓的发生率。


社论作者Fernando Alfonso与Javier Cuesta(马德里Universitario de La Princesa医院)表示,该研究没有分析重要的造影功效预后测量值。他们还认为,医生的确应该告知患者BVS的支架血栓和极晚期支架血栓风险,而且新一代的BVS也会克服第一代BVS的多数局限性。同时,医生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并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这些新型装置。


(本文转载医脉通编译自:Meta-Analysis Echoes Late Safety Concerns With Bioabsorbable Scaffold. Medscape. January 17,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