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仍较高,其中,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20.6%~53.0%,而绝大多数患儿为隐性感染。早在 1995 年,Reinauer 等人首次报道 1 例 21 岁女性过敏性紫癜(HSP)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通过根除 HP 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而后因再次感染 HP 复发,再次根除治疗后症状好转,因此,便有了 HSP 与 HP 感染相关的研究。
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过敏性紫癜患者相对于非过敏性紫癜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且过敏性紫癜患者中腹型、合并肾脏损害者、反复发作者 HP 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过敏性紫癜及首次发作者。
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过敏性紫癜的效益
从国内外零散的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对合并 HP 感染的 HSP 患儿行根治 HP 治疗似乎有益,这体现在临床症状的好转(尤其是胃肠道症状的缓解)、疗程的缩短及降低复发率等方面。
再者,对合并 HP 感染的患儿 HSP 患儿行 HP 根治治疗,治疗后有效者(Hp 转阴)的患儿,肾损害的恢复明显高于治疗失败者(HP 未转阴),考虑可能是由于 HP 作为人体内抗原的消除,减少了机体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及在肾脏沉积所致肾脏损害有关,这也提示,根除 HP 治疗,可能对减轻肾脏损害有益,但依旧苦于缺乏高质量的文献报告支持。
如合并下列情况之一的过敏性紫癜儿童更建议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一级亲属中有胃癌患者、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监护人、年长儿强烈要求治疗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
侵入性检测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检查
非侵入检测方法:血清 Hp 抗体检测、尿素呼气试验、粪便 Hp 抗原检测试验
注:上述检查前需停服质子泵抑制剂 2 周、抗生素和铋剂 4 周,血清 Hp 抗体检测除外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其中之一者,可诊断 Hp 现症感染:
Hp 培养阳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阳性,未满足者需行非侵人性检测;
消化性溃疡出血合并病理组织学或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
一线方案:抗生素的选择亦需考虑到当地抗生素耐药情况。
克拉霉素耐药率<20% 10="" 14="" d="">20% 的地区:胶体次枸椽酸秘剂 + 阿莫西林 + 甲硝唑 PPI+ 阿莫西林 5 d , PPI+ 克拉霉素 + 甲硝唑 5 d
二线方案:用于一线治疗失败者且无铋剂使用禁忌者。
四联疗法:PPI+ 胶体次枸橼酸铋剂 + 阿莫西林 + 甲硝唑
其中,有学者报道,「奥美拉唑 + 阿莫西林 5 d , 奥美拉唑 + 克拉霉素 + 甲硝唑 5 d」优于「奥美拉唑 + 克拉霉素 + 阿莫西林」的 7 天及 10 天疗法,表现在其根除率更高,但与 14 天的该三联疗法无统计学意义。
幽门螺杆菌根除判断:
具备下列一项者:UBT 阴性、SAT 阴性、胃窦和胃体取材行 RUT 均阴性。
因暂无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时是否行幽门螺杆菌根治的统一说法,所以临床工作中只能视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