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医学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医学行业动态

患者皮试阴性 输注过程中过敏 该怎么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8/15 9:39:42  

   皮试阴性,而且之前还输过,患者为什么还会发生过敏呢?


   药物过敏又称「药物变态反应」,是一类常见的药源性不良反应。其中的过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产物,也可以是药物生产过程中加入的辅料添加剂。发生药物过敏时,临床常表现为皮肤潮红、皮疹、发痒、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避免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过敏反应,在使用这些药物前,临床常通过进行药物皮肤过敏性试验,以确定患者是否可以使用该类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性,但是皮试结果受多重因素干扰。


   药物皮试结果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

 

   1.药物原因 


  皮试前服用了抗过敏药物或含有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就可能掩盖皮肤发痒、红肿等过敏现象,出现皮试假阴性。此时如给予正常剂量药物,有可能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所以,服用抗过敏药的患者应停药一段时间后再做皮试,以确保皮试结果的准确性。


   2.消毒剂的影响 


  用安尔碘对皮肤进行消毒,可能使部分患者局部皮肤受到刺激,从而影响皮试结果的判断。


  3. 皮试液的配置时间 


  皮试液要现用现配,存放的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过敏原的含量增高或有效成分分解,影响皮试结果。   

   4. 皮试液的浓度


  皮试液浓度不准确,是导致皮试结果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患者自身的因素对准确判断皮试结果也有影响


   1.行为因素


   有些患者心急,不到观察皮试结果的时间,就要求护士查看结果。同时,患者空腹、饥饿、心情紧张、情绪低落或皮试前饮酒等因素,均会影响皮试的结果。


  2. 年龄因素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E 抗原水平很低;老年人皮肤变薄、疏松,对物理或化学刺激敏感性减低,皮试局部不易发红;老年人皮肤含水量少,注入的药液不能形成「皮丘」,或形成皮丘后很快又渗入周围组织,都不利于皮试结果的判断。


  3. 护士经验


  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针刺入皮肤角度过大或进针过深,注入药量过多或不足,未等消毒液挥发掉就做皮试,都可导致皮试结果的误差。


 临床中值得注意的是:皮试结果真阴性未必就不过敏


   以青霉素为例,在临床实践中有不少这样的情况:患者做青霉素皮试 20 分钟后观察结果为阴性,于是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然而,短则几分钟, 长则几小时,患者却出现了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重者则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


  是什么原因引起青霉素皮试阴性后,却在使用时又出现过敏反应呢?这里面有一个「阈值」的问题。「阈值」即应用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的最小量。每个人的阈值是不相同的,大部分人在接受常规皮试剂量后即可诱发过敏反应,皮试 20 分钟后出现阳性反应。但也有少数人由于诱发青霉素过敏的阈值较高,经常规青霉素皮试后,观察结果为阴性,但随后接受几十万或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静脉输液后,却会发生过敏反应。


  另外,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两种,速发型占绝大多数,而迟发型过敏反应大部分发生于输液后不超过数小时,但几天后,甚至十几天后发生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种过敏皮试是无法发现的。   因此,就算药物皮试是阴性,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应做到一边用药一边观察。告诉病人一旦感觉异常或不适,如皮肤红肿、发痒、胸闷、恶心、怕冷等症状,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做到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