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医学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医学行业动态

超强盘点|呼吸科老年患者需警惕的四大类药物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8/11 9:28:47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个脏器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由于老年人肺的通气功能、抵御外邪能力减退,其耐缺氧能力差,对季节、气候变化适应性较差等,易发生呼吸道病变,肝肾功能减退,并出现腹胀,食欲缺乏,失眠头昏,体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等。因此,应根据老年人生理生化变化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来合理选择用药。 


   抗感染药

  

   1. 青霉素类


   该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消除,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使其血药浓度增高,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当控制感染需较大剂量青霉素时,必须考虑老年人肾功能状况,而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并定期监测酐清除率。 


   2. 头孢菌素类


   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 K,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与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血药合用时,尤其需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以免发生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3. 氨基糖苷类


   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已有耳蜗前庭损害和耳聋的老人禁用,注意避免与其他耳、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对确需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应考虑采用每日 1 次的给药方案,以减小其耳、肾毒性,当治疗时间超过 1 周时,需要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4. 喹诺酮类


   此类药在老年人脑脊液中浓度较高,肾脏清除能力降低,因此引起精神紊乱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升高。


   5. 碳青霉烯类


   由于老年患者更易患有肾功能衰退,应慎重选择用药剂量。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是保证安全用药的有效途径。对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用药剂量调整可以很好避免精神症状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当一部分老年哮喘需加用皮质激素才能控制症状,但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性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明显。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和白内障等,即使未用皮质激素也好发于老年人,应用皮质激素可使疾病加重和恶化。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库欣综合征改变、抗感染能力低下、肌萎缩、皮肤脆性增加、自发性骨折和骨无菌性坏死。


   为避免皮质激素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老年哮喘应用皮质激素的原则是:


   1. 尽可能采用吸入皮质激素的方法,每次吸入后漱口以避免口腔念珠菌感染。


   2. 确需口服时也应尽可能采用能基本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并应用短效制剂,如泼尼松(强的松)、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 ) 等。


   3. 尽量避免长期应用。


   茶碱类药物 


   茶碱类药物因其治疗窗非常狭小,因此在老年人中应禁用静脉注射,慎用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老年人由于肝药酶活性下降,易出现中毒反应,应用时应从小剂量使用,并仔细询问氨茶碱的用药史,发现有胃部不适或兴奋失眠时,可用复方氢氧化铝片、地西泮等药物来缓解或停药。


   另外,老年人常见的一些并发症如充血性心衰、慢性肺心病、肝病、病毒感染和某些药物(红霉素、西咪替丁、环丙沙星、别嘌呤等)均可抑制茶碱的降解和廓清,遇以上情况需相应减少茶碱用量,但更可靠的方法是密切监测血茶碱浓度。茶碱类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焦虑、震颤、头痛、失眠等毒性症状。严重中毒症状如抽搐、心律失常(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老年人的发生率也比年轻人多。


   β 受体激动剂 


   近年来,β 受体激动剂已成为老年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尤其是经气雾吸入方法给予,由于吸入药物剂量小,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维持作用时间理想,常为首选方法。但很多老年人不能正确使用定量吸入器,需要医务人员给予详细讲解和示范正确方法,频繁和大量吸入β受体激动剂的老年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监测,因其对心脏可产生如下影响:


   1. 引起剂量依赖性低血钾。 


   2. 引起剂量依赖性 Q-T 间期延长的心电图改变。


   另外,长期反复过量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产生对药物的减敏感现象和掩盖气道炎症的发展,所以主张间歇按需用药,并与抗炎药物同时应用。应慎用肌内或静脉注射β受体激动剂,即使是高度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用药后老年人心动过速、肌肉震颤的发生率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