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医学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医学行业动态

Nat Med:B淋巴细胞可能分泌防止早产的分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12/28 15:53:39  

导读:早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康博士对早产有自己的看法,早产影响了许多家庭,是婴儿死亡和导致长大后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近期陈康博士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关于早产的新观点:他们发现母体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在炎症触发的早产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早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康博士对早产有自己的看法,早产影响了许多家庭,是婴儿死亡和导致长大后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近期陈康博士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关于早产的新观点:他们发现母体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在炎症触发的早产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9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韦恩州立大学助理教授陈康博士近年来在Science, Nature Medicine, Nature Immunology等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著有《利用免疫球蛋白D的功能治疗过敏新方法》、《治疗早产的新方法》等国际专利。

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s)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是介导体液免疫功能的免疫活性细胞,全称为囊依赖性淋巴细胞(bursin dependent lymphocyte),参与了抗原提呈、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和产生抑制性B细胞等多个免疫调节作用。陈博士表示,这种细胞能制造抗体,对抗炎症对身体的影响,但是科学家们和临床医师们一直认为在子宫内膜,这些细胞很罕见,甚至不存在,对妊娠并不重要。

但是最新研究指出,在妊娠后期,母体的B淋巴细胞不仅会出现在人体和小鼠的子宫内膜中,而且还会检测炎症,以及子宫压力,而这两者正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B淋巴细胞还会生成一种称为 PIBF1 的分子,用以抑制子宫炎症和早产。

“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B淋巴细胞在促进健康妊娠中的长期被忽视的功能,而且还为利用B淋巴细胞衍生的分子(如PIBF1)来预防或治疗早产,提供了理论依据,”陈博士表示。

目前这一研究组已经准备在动物模型中进行概念验证和功效研究了,他们还提交了相关的专利申请。

所谓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间的分娩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高达260万个儿童在第32周妊娠期的时候出生,这些早产儿的健康受到影响,比如脑损伤和不完全成熟的大脑, 以及的发育不良。

2011年的多项研究指出,早产儿要比足月出生的孩子更容易罹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而且出生日期越提前,患这种疾病的风险越高;同时早产儿群体中出现精神疾病的比例要比普通人高——早产或是出生时体重不足的人,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以上。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为TRPV4的钙离子通道可触发子宫收缩。研究表明怀孕妇女的子宫组织比非妊娠妇女的子宫组织有着更为高亢的TRPV4蛋白表达。在动物模型中发现,随着小鼠和大鼠壬辰期的进展,在子宫平滑肌细胞中的TRPV4通道变得日益丰富,从而导致钙离子内流,后者已知会驱动并维持子宫的节律性收缩。

作者简介:

陈康博士于2002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化学系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免疫与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在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起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围产研究部(Perinatology Research Branch) 和韦恩州立大学妇产系助理教授。近年来,陈康博士在Science, Nature Medicine, Nature Immunology, Immunity,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等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著有《利用免疫球蛋白D的功能治疗过敏新方法》、《治疗早产的新方法》等国际专利。

原始出处:Huang B, Faucette AN, Pawlitz MD, Pei B, Goyert JW, Zhou JZ, El-Hage NG, Deng J, Lin J, Yao F, Dewar RS 3rd, Jassal JS, Sandberg ML, Dai J, Cols M, Shen C, Polin LA, Nichols RA, Jones TB, Bluth MH, Puder KS, Gonik B, Nayak NR, Puscheck E, Wei WZ, Cerutti A, Colonna M, Chen K. Interleukin-33-induced expression of PIBF1 by decidual B cells protects against preterm labor. Nat Med. 2016 Dec 5. doi: 10.1038/nm.4244